close

金門設立國家公園,對金門應是極為榮耀的事,甚至勝過設立國家風景區或風景特定區。

先從國家公園的起源說起,理念的萌芽來自美國。

美國為民族大融爐,組成人種來自歐洲文化大國,如英國、義大利、德國、法國…後來加入一些非洲裔及亞裔,因此,美國人民對西方文明與歷史文化有一定水準的認知,然建國時間短暫,領土缺乏源遠流長的文化資產。為了開擴更多的城鎮及行政區域,建國初期對自然環境大規模地破壞,西方世界登陸美洲大地是從東部上岸,這種移民拓荒的行為讓東部被開發得滿目瘡夷。

然後,在開墾的過程中,美國人也發現美洲大地獨有的資源。一種俗稱「世界爺」的美洲紅杉,是世界上最巨大的樹木,3000年以上的神木比比皆是,曾有公路開闢至一半時被一株紅杉擋住,為了省去伐木的過程,直接從樹幹中間挖出一條「樹隧道」,可容一部汽車通行。美國人曾將一株世界爺樹幹拆解製成標本運往歐洲展覽,然而沒見過巨木的英國人卻認為這東西是假的,引起美國人的不滿,並開始關心紅杉。

 

就在拓荒抵達西部時,各種美麗壯闊的自然景觀逐漸呈現,美國人開始意識到,雖然美國缺乏歐洲悠久的歷史、文化、古建築。然而其瑰麗的自然原野,鬼斧神工的峽谷與山脈,以及形形色色的野生動植物,足以成為美國的代表性資產。而回歸自然的環境意識也開始在西方世界抬頭,美國人覺得有必要保護這些自然資源,讓它成為美國人的驕傲。1864年,優勝美地與加州紅木區被列為政府保留區,並由州政府管理,此為國家公園觀念的先驅。
優勝.jpg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
 

但國家公園的觀念則早源自1832年,畫家卡洛林隨拓荒來到西部時,看到印地安部落與無盡的原野森林,便提出一個「全民共享的公園」的想法,當1870年拓荒隊來的黃石公園地區,看到噴泉、玻璃山、峽谷與瀑布時,請了攝影師及畫家將此地的美景以影像呈現國人眼前,一種將自然資源立法保留,並提供國民育樂、學術研究、冒險探索的觀念便被熱烈討論,至今黃石公園的巨幅畫作仍懸掛於美國的國會大廳中。

峽谷3.jpg

 

1872年,黃石公園法案通過立法,黃石公園成為世界第一座立法的國家公園,之後履經修正,美國也逐步設立各樣的國家公園,成為美國的招牌之一。這種「將大面積的自然地區嚴密保護,並適度地開放供民眾進入接觸大自然」的觀念受到重視,於是國家公園在世界各地發揚光大,各國紛紛成立不同性質的國家公園,至今全球已有超過1000座的國家公園被設立,且不限於動植物的保育,更擴大到景觀、聚落、史蹟及文化保存,「國家公園」很迅速成為國際保育潮流的先驅,知名的世界品牌。IUCN所列的八大類保育區,國家公園便歸為一類。它不僅保育了珍貴的物種,各國美麗的自然、人文景觀也因此獲得有效的行銷。之後,聯合國所重視的「世界遺產」更與國家公園相結合,各國國家公園內不乏世界遺產的存在,兩者的相輔相成是加倍的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國家公園,保存自然資產提供人們育樂、探索、研究的概念↓

292541565_351060000511897_1229572606074709692_n.jpg

292805348_572106281256196_6393871990278441162_n.jpg

 

所以,金門島內有一座國家公園,是金門人應該要感到驕傲的一件事。

再來說說金門國家公園是如何「催生」的。

世界各國許多國家公園的成立,官方往往是站在被動的立場。看到國家公園展現出耀眼的光芒,有許多國家公園,是由地主自動捐獻土地而得以成立。在台灣也有部份國家公園由民間或政府催生,例如台江國家公園,台南市政府多次向中央反映而成立;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則是升格前的高雄市政府,與柴山相關民間社團,履次規劃向中央爭取,然因計劃總面積未達1000公頃,不符合IUCN所訂成立國家公園要件,為此,內政部於民國100年修「國家公園法」,面積較小的地區成立「國家自然公園」,但保育水平比照國家公園。

DSC06466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南方四島國家公園(東吉島),為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管理的國家公園

 

在以上兩座國家公園之前,甚至在金門國家公園之前,內政部原本還有「馬告國家公園」及「蘭嶼國家公園」的規劃,但皆因當地部落顧慮影響原住民自治,民眾反對而無法成立。海洋國家公園之後的國家公園成立,中央皆不處於積極的態度,其中最大的原因之一,是受到修法後「行政院總員額法」的限制,要成立新的管理處,像國家公園這樣的四級單位,行政院是不會把員額調整給它的。所以新的國家公園成立,就必須削減其他國家公園的員額,用來補足新的管理處編制。

結果就是一旦新的國家公園公告,就會變成其他管理處人力更加不足的困境,主管機關當然不願意這麼做。

因此,金門國家公園有幸成立,金門實在應該多加珍惜才對。

DSC08518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浯江溪原是金門秀麗名河,可惜加了蓋

DSC08677.JPG

DSC09504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俯拾皆是的戰役遺跡,是世界遺產的潛力

 

金門國家公園的成立,是由民間催生的。據金門一些文史工作者的說法,他們積極催生國家公園,也不是為了水獺、栗喉蜂虎、翠鳥、蟒蛇…,只因金門有豐富的閩南文化、戰役文化、僑鄉文化,以及累積數千年的華夏遺跡,所以當初爭取設立的國家公園,名字叫作「金門戰地國家公園」。但內政部考量未來經營的彈性,仍正名為「金門國家公園」。

金門國家公園於民國84年成立,成立之初的那幾年,可說是金門國家公園的輝煌時期。許多鄉親視在金管處任工作為一種光榮。只是許多職務須有高普考資格,因此爭取到國家公園機會的人,有很大比例是技工工友或是約聘、僱,少數則是學校教官、教師轉任文官體系。即使不成為金管處的職員,亦有不少鄉親、學生應徵解說志工,一時之間,大家以中山紀念這座紅瓦白牆的行政中心為基地,奮力向世人宣揚金門的資源特色,謂為風潮。

DSC04921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

  

 

DSC04685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所在的中山紀念林

 

國家公園的成立引入專業的人才,許多生態資源被開發出來,歐亞水獺、栗喉蜂虎、緬甸蟒、金龜、大細鱗扁…迅即成為金門的生態明星。金門國家公園的功能被擴大,既要保存文史,又要生態保育。

DSC_6294.JPG

因國家公園設立,讓世人見到戰地前線有栗喉蜂虎這種夏候鳥

 DSC_1979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國家公園讓戰役史蹟得以保存,此為世界遺產重要元素

 

然而,就像解除戰地政務一樣讓人措手不及,金門人經歷長久的戰地政務,很多觀念根深蒂固,很多新潮流的東西進來時,許多人來不及認知,也不想去認知,只以眼前感受定成敗。

國家公園既是保護區的一種,當然有嚴格的保護機制。這是為了環境,為了資源的永續,更是為了讓豐富生態、瑰麗景觀與歷史文化傳揚於世,所以,居住於國家公園計畫區的居民,當然要有犧牲一些權益,或是一點退讓,這對官、民雙方都是正面的。但因為金門居民已因長期的戰地政務,許多發展與建設受到限制,在解除戒嚴後,居民只要遇到限制的法令或政策就會反彈,也因此失序的破壞與建設至今仍未停止。當國家公園法加諸其上時,居民很「直覺」地,又認為被國家公園「迫害」了。但限建、總量管制,原本就是國家公園保育的作為之一。不僅國家公園,凡要展現地方特色,重現環境生態的作為,當地的生活模式都要作一些調整與遷就,在台灣許多地方,經過此等改變,反而習以為常,並積極身體力行。因為它帶來的生活品質提升,以及地方特色展現,都是效果加乘的。

 

舉兩個鄉鎮的水雉保育成功案例,就是農民改變耕作方式,調整觀念營造出來的。

原本分布全台灣濕地的水雉,其素雅羽色加上修長外型及兩根長長的尾羽,因依賴其細長腳趾輕鬆行走於浮葉植物上,素有「凌波仙子」雅稱。然因市鎮開發、環境污染、濕地消失導致水雉族群急遽下降,全台棲地只剩下官田的菱角田,數量不足50隻,1989年初農委會指定為二級保育類動物,並於1998年推動「菱農獎勵辦法」,只要菱角田水雉築巢並順利孵化,菱農便可獲得獎金,初期每巢約可得到15000元,政策實施後,官田的水雉幼鳥從1998年的4巢10隻,2年後的2000年增加為13巢29隻,至2014年統計官田共有414巢1044幼鳥,共發放1323萬8000元獎金,水雉保育獲得相當大成效,官田水雉破千隻,成為全台最大族群。 

雖然在獎勵金的挹注下,讓農民的耕作方式有所調整,但官田的水雉熱區德元埤與葫蘆埤卻因高鐵規劃路線通過,將面臨覆滅的危機。當時的環評審查決議,政府須另行以棲地補償的方式完成水雉棲地,始得動工。於是在2000年,由農委會、高鐵局、台南市政府、台灣高鐵公司,以及民間社團中華民國野鳥學會、臺灣溼地保護聯盟、臺南市野鳥學會、高雄市野鳥學會,將15公頃庶田打造成適合水雉棲地,該地於2007年轉型為「水雉生態教育園區」,不但完成了復育,也成為一處環境教育與生態觀光相結合的園區,由於水雉復育的成功,2015年該園區被列為國家級重要濕地。

DSC08214.JPG

但保育水雉光靠一個教育園區是不夠的,官田廣大的菱角田尚有更多的水雉繁衍。由於菱田是與水稻輪作,難免有用藥的問題。慈心基金會於2015年推出綠色保育標章,鼓勵農民不用農藥及除草劑,這讓農民的耕作變得更辛苦,幸而友善大地社會企業於2015年介入,提出「陪伴官田」計畫,售出的綠保米,提撥15%的回饋金給農民,消費者有了無農藥的菱角,農民則將施藥的成本轉到人工成本,加入的「友善小農」有15位,友善耕作面積20公頃。

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,是台灣官民合作保育成功的例子之一。金門也有國家重要濕地,有國際知名保育類招牌動物歐亞水獺,但金門的官、民都在忙什麼呢?

另一個靠水雉沾光的鄉鎮則是高雄美濃

美濃。在菸酒公賣的時代,靠菸草撐起了全鄉的經濟命脈。1987年台灣為加入GATT開放菸酒進口,國產菸草需求開始縮減。2002年台灣加入WTO,公賣局改制民營化後,美濃的菸草經濟便從此走入歷史,全鄉的經濟再不復菸草時代的富裕。

然而美濃有好山好水,有台灣唯一的熱帶母樹林為主體,聞名於世的「黃蝶翠谷」。因此美濃人骨子裡就有一顆愛護環境、文化的心,不因經濟衰退而改變,因為這本就是兩碼子事。

DSC07875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舊稱中正湖的美濃湖,不僅是美濃地標之一,也是生態大寶庫

 

台南官田的水雉會飛往外地過冬,美濃便是其渡冬地之一。約在2017年,美濃一對自國中退休的夫妻黃淑玫和劉孝伸,興起了在美濃保育水雉的念頭,於是花錢在美濃湖東北租了一塊濕地,號召一群朋友當「雉工」,一起把這塊地整理好:清除外來種布袋蓮、水芙蓉,種下原生的浮葉植物,水雉竟留下來繁殖了。

雖然雉工每日辛勤維護這個棲地,但仍抵不過外來種不斷入侵,原地主又打算調漲租金。他們在努力四年後原本想要放棄,許多朋友便開始集資認養這塊地,一時出現69個集資人來維護住這個棲地。這時高雄市野鳥學會也注意到了,便向高雄市政府觀光局提出建議。觀光局剛好有一個「水環境改善計畫」,於是採納鳥會建議,在官方介入下,整合土地變得有效率,並投入2400萬經費營造一個完整的復育環境,稱為「大灣棲地」。

由於美濃有許多野蓮田,適合水雉棲息,棲地也結合這些田,連結成一個水雉大型棲地。

DSC07542.JPG

DSC08070.JPG

大灣棲地旁有市政府設置的水雉工作站,有了這個據點,愈來愈多的鄉民投入水雉保育。如今四年有成,水雉已穩定在美濃繁殖,且已成為一個賞鳥的亮點,環境教育的模範鎮之一。

也許是生活於山林水間,美濃人的環境意識很早便已具備,早在民國八十年代之前,美濃便有反水庫運動。美濃有一個全台獨一熱帶母樹林「黃蝶翠谷」,但政府為了解決高屏地區用水問題,將黃蝶規劃為美濃水庫。此舉促成「美濃愛鄉協進會」,從1992年至1998年間,數次包遊覽車至立法院陳情,,不但讓立法院連續3年刪了美濃水庫預算,且使得當時的陳水扁總統宣佈不再興建美濃水庫。國家公園法修法後,「美濃國家自然公園」也浮上抬面,當然這個計畫仍在評估中,這也是社區環境保護與國家公園沾上邊的例子。

官田與美濃的水雉復育,是公私協力完成的兩個成功例子。

台灣各地有國家公園劃定的縣市,已漸與國家公園共存共榮,類似金門在計劃範圍內有住戶的國家公園,也以社區生態旅遊及友善農業讓居民認同國家公園,並成為國家公園外圍保育的尖兵、環境教育的民間力量。即使是存在反對國家公園民意的墾丁,反對的比例也不是最多數。

DSC06906 2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陽明山國家公園,以大屯火山為特別景觀

DSC07565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雪霸國家公園,以壯闊的聖稜線聞名於世,遠方為大霸尖山

 

金門既有國家公園,又是世界遺產潛力點,這雙重加持之下,若能善於發揮,金門的路就會愈走愈廣。很多對環境良善的作為一開始都是辛苦的,但只要堅持,不用多久便可見到效益,時間會讓價值浮現。

但很可惜,金門連嚐試都沒有,二十年的時間就這樣浪費了,至今金門仍走不出「變成廈門、模仿台北、大開馬路」的困境迷思。也因為不願認識、嚐試,國家公園設立的美意演變成「要把國家公園趕出去」,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層級不高,加上所轄仍不是金門島的大部份,數年之後各項作為處處讓步,就像列為國家重要濕地的慈湖,無照明是為了維護鳥類棲地,且為金門眾多路燈掩蓋下保住曾有的美麗星空,後來也因民眾強力要求而不得加裝路燈了。每次的通盤檢討,國家公園的版圖便縮小一次,現在來看,許多作為已偏離國家公園應有的嚴格保護機制了。民意如此,便帶動政治人物的走向。這兩年金門參選的民意代表,竟也將「把國家公園趕出去」當作政見,真是開世界潮流之倒車。

DSC08570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慈湖為國家級重要濕地,為保育野鳥生態不設路燈

DSC08572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國家公園敵不過民意與地方政府壓力,金門無路燈環境破蛋

DSC08639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夜晚燈火通明的慈堤

 

DSC08682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金門走不出不斷開路的循環


DSC08527.JPG

DSC08526.JPG

         環島北路趁2021年疫情不能群聚期間,迅即拓寬,將大金門山僅剩的木麻黃綠色隧道催毀

 

DSC08630.JPG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金門馬路密度東南亞居首,造成的水獺因棲地破碎頻遭路殺,立此牌誌只有徒增諷刺而已

 

環境意識之高漲,在台灣本島各地如星火燎原般展開,設立國家公園之縣市更視為地方榮耀。舉國唯有金門將國家公園當作仇敵。

金門有這麼多的優勢,當地的輕忽,造成其他政治人物的無視,尤其展現在參選總統與立委,這類全國性政治人物的身上。若不是兩岸經貿試辦區,就是金廈大橋的議題。無論是珍貴稀有的歐亞水獺、睥睨全國文化價值的閩南聚落、歷史脈絡豐厚的僑鄉文化、足為世界遺產的戰役史蹟,以及可以讓金門走向世界的國家公園,在本地人眼中,在政治人物的考量下,皆視為無物。他們眼中除了兩岸局勢的政治考量,這些金門的珍寶,從未在他們的認知範圍中。

金門在政治人物的眼中,只有政治利用的價值,是件很悲哀的事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歐亞水獺生存遭到威脅,縣府拿牠作文宣品,也是諷刺⇩

DSC09614.JPG
DSC09621.JPG
DSC05715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民間亦覺得水獺是金門代表性生物

 

小島嶼的生態是極脆弱且敏感的,它禁不起劇烈的環境變動。一座金門大橋造成的大小金門生態波動,有待觀察。一座金廈大橋可能讓金門所有優勢盡失,卻不一定可以換來兩岸的和解與和平,金門人卻悶不吭聲。

時間會讓價值浮現,只要稍微調整心態,做點些微的犧牲,金門的未來無限寬廣。

金門人若不願意改變,相信我,時間會繼續浪費下去。

 

相關文章

 

別再寵金門

https://blog.xuite.net/bee6565/blog/356553553

 

博弈公投之後
https://blog.xuite.net/bee6565/blog/560386389

 

我們為何要一再地失去—為金門縣沙美舊鎮公所老建築請命
https://blog.xuite.net/bee6565/blog/589552391

 

我們為何要一再地失去—為金門環島北路殘存的木麻黃請命
https://blog.xuite.net/bee6565/blog/589552697

 

金門縣馬山港開發案民意調查分析

https://blog.xuite.net/bee6565/blog/590100015

 

 

DSC05596.JPG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世界遺產:洋樓,見證金門出洋史

 

 

 

 

DSC05603.JPG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世界遺產:保存完整的閩南聚落。因民眾認知欠缺,景觀已受穿插其間的現代樓房破壞

DSC02442.JPG

    雷區若排雷而不移除鐵絲網及地雷牌,也是世界遺產的潛力點,可惜皆已流落拍賣網站,終有完結的一天

IMG_0239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即將完工的金門大橋,能帶來的,是誰的繁華?

IMG_0236.JPG

     浪費大量公帑濬深的小三通「國際商港」,已無法「國際」,卻已使水頭、后豐港生態、文化徹底覆滅

DSC09468.JPG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金門傲人的軍事陣地,未來僅能在外圍小島看到了

 

DSC06198.JPG

            金門本身就是一個大博物館,不需要花費預算整地成一個大型的「閩南文化園區」

 

DSC00525.JPG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金門縣政府環保局大門的對聯,標準的官方式粉飾文宣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蜜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